


膠東在線10月30日訊(通訊員 邢麗霞) 煙臺雙語實驗學校三年級四班的23名學生,在一名任課老師,兩名家長代表的帶領下,10月27日上午8點50在位于高新區的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集合,隨后由帶隊老師家長組織在大門口集合,排隊有序的進入展館。
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始建于1966年,位于山東省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五一三所自1996年成立以來,先后參加了我國洲際導彈、通信廣播衛星、科學探測與技術實驗衛星、遙感衛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導航定位衛星、現代小衛星以及載人航天工程的設備研制和發射實驗任務,基本覆蓋了國內自行研制的所有星船型號,共研制設備千余臺套,有80余項科技成果分別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及航天重大國防科研成果獎,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進入展館內,通過工作人員介紹我們了解到我過航天工程的一系列成果。并且了解到衛星和載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
2003年10月16日,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員送上太空并成功返回地球的國家。在這項舉世矚目的工程中,五一三所主要承擔了載人飛船系統13個分系統中結構與機構、熱控、測控與通信、數據管理、環控與生保、乘員、儀表照明等7個分系統設備的研制工作,是“神舟”飛船主要研制單位之一。每條船有32臺套設備,占設備總數的8%,在“神舟”飛船連續5次發射過程中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為確保飛船安全運行、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3年5月25日,“北斗一號”衛星03星成功發射。10月16日飛船發射成功后,我國又于10月21日成功進行了“一箭雙星”發射,將“資源二號”衛星、“創新一號”衛星送上太空;11月3日~21日,將第18顆返回式衛星送入太空并成功回收;11月15日,“中星20號”實用通信地球同步衛星發射定點成功。在一個月時間里,成功進行了4次航天發射,創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短時間、高密度發射,且全部發射成功、衛星正常運行的紀錄。五一三所研制的測控、數管、總體電路、熱控、天線、電源等分系統設備在以上的每顆衛星發射和運行中均圓滿完成了任務。
同學們聽的津津有味,好多同學還拿著小本認真的記錄下來,表達了對浩瀚宇宙的無限暢想,以及我們偉大的祖國的科研成果的贊嘆與向往。
【航天科普工作】五一三所在圓滿完成所承擔的國家重點型號研制任務的同時,還以多種形式開展航天科普系列活動。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家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的航天科技展館。
從科技館出來后,同學們頗受感觸,隨機采訪了一個小同學,他幸福無比的告訴我:“人類真是太偉大了,那么多神奇的發明都能創造出來,科學的力量太神奇了!我想我要用功學習,打好基礎,相信我的發明也會展現給大家看的。”
本次研學活動同學們學習了航天科技知識。同學們從心靈深處萌生出無限的驕傲與自豪!科技能振興祖國更能強國,只能用科技發展的硬道理才能振興中國!
參加研學,了解宇宙,走進科技館正好是對孩子們平日里學習到的課本知識的印證。